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  首页       检察新闻        队伍建设       检察文化       法律法规查询       机关党建
当前位置:首页>>队伍建设
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、增强党性
时间:2025-09-01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、增强党性
2025-08-29来源:《红旗文稿》2025/16 作者:张浩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推进自我革命,必须固本培元、增强党性。增强党性,重在坚定理想信念,铸牢对党忠诚,厚植为民情怀,纯正道德品质,保持清正廉洁。”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,对于我们充分认清党性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,切实把增强党性的要求落到实处,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一、坚定理想信念

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,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。坚定理想信念,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,始终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、炼就“金刚不坏之身”的关键所在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,常修常炼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

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中坚定理想信念。理想信念的坚定,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。认识真理、掌握真理、信仰真理、捍卫真理,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,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,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持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,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,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。

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坚定理想信念。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,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,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应认真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,坚持以史为鉴,从历史长河、时代大潮、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、探究历史规律,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,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,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,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。

在立足岗位勇担时代重任中坚定理想信念。坚定理想信念,必先知之而后信之,信之而后行之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、拿来唱的,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,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、只停留在口头上,而是要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具体工作中,体现在担当奉献的实际行动上。党员、干部必须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,砥砺为党分忧、为国尽责、为民奉献的精神品格,勇于担当作为、锐意攻坚克难,努力创造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业绩,以实际行动彰显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。

二、铸牢对党忠诚

“天下至德,莫大于忠。”对党忠诚,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,是检验党性的第一标准。我们党一路走来,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,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,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,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。增强党性,必须把铸牢对党忠诚摆在突出位置,以忠诚厚植党性根基,以党性锤炼忠诚品格,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与党同心同德、同向同行。

在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中坚定对党忠诚立场。“两个确立”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,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。对党忠诚最根本的是忠诚于党的核心、人民领袖,忠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。广大党员、干部要铸牢对党忠诚,必须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不断增强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切实把“两个确立”的政治共识转化为“两个维护”的实际行动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始终在政治立场、政治方向、政治原则、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
在始终胸怀“国之大者”中筑牢对党忠诚意识。对“国之大者”心中有数,是党员、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,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,也是对党忠诚的重要体现。回溯历史,“甘将热血沃中华”的视死如归,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,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……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用行动回答了何为“国之大者”。奋进新征程,要求广大党员、干部自觉讲政治,对“国之大者”要心中有数,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、强调什么,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、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,对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、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做到心明眼亮,多打大算盘、算大账,少打小算盘、算小账,做到既在本职工作上有所建树,更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增光添彩。

在严格遵守纪律规矩中永葆对党忠诚本色。纪律是管党治党的“戒尺”,也是党员、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。马克思指出,“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,否则将一事无成”。在党的纪律规矩中,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根本、最重要的。对党忠诚,就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时刻牢记“五个必须”,坚决防止“七个有之”,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。时时处处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进一步学纪、知纪、明纪、守纪,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,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。

三、厚植为民情怀

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、统一的。从本质上说,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,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,增强党性必须厚植为民情怀。

坚持民心为本扎根群众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谁把人民放在心上,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。”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。党的根基在人民,正确的认识源于扎根群众的实践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必须心中装着人民,以真心换真心,以真情换真情,主动深入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、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,与群众面对面、心贴心交流,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。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去体察民情、温暖民心,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、作决策的主要依据和判断标准。同时,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、新要求,积极回应群众关切,诚心接受群众监督,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
坚持民生为大造福群众。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共产党人必须牢记,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”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应清醒地认识到,自己手中的权力、所处的岗位,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,只能用来为民谋利。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始终把为民造福放在第一位,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、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,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、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,将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,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、就业、养老、出行、看病等急难愁盼问题,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“我将无我、不负人民”的崇高追求。

坚持民意为重依靠群众。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、力量和智慧的源泉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离开了人民,我们就会一事无成。”对于共产党人来说,厚植为民情怀,既考验为民服务、造福群众的能力,也需要团结群众、凝聚群众、发动群众、组织群众的本领。伟大的事业,离不开伟大、光荣、英雄的中国人民。越是伟大的事业,越要团结和凝聚群众。广大党员、干部应积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,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,虚心请教群众,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,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,努力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创造力,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,善于从群众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,从中获取“活知识”,学到“真功夫”,掌握“硬本领”。

四、纯正道德品质

积善成德,明德惟馨。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、崇尚修德的民族,历来强调“道德当身,故不以物惑”。新征程上,党员、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,时刻拧紧道德修养这个“总开关”,把正确的道德认知、自觉的道德养成、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坚持崇德修身、立德正心,自觉做到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不断提升个人道德境界,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。

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,不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。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重视“以德修身”,又注重“为政以德”,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规范,形成了自强不息、敬业乐群、扶正扬善、扶危济困、见义勇为、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,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,塑造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。党员、干部要纯正道德品质,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道德精髓,从古代先贤圣哲所追求的高尚情操和君子人格中汲取道德力量,去庸俗、远低俗、不媚俗,知廉耻、懂荣辱、辨是非,不断升华思想境界、纯洁道德情操。

从英雄模范和时代楷模身上感悟道德风范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”百余年来,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,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、英勇奋战,涌现出无数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英雄模范和时代楷模,书写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史诗,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。无数革命先烈的凛然大义,“两弹元勋”的执着坚守,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无私为民,老英雄张富清的忠诚坚守……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道德丰碑。广大党员、干部要纯正道德品质,就必须深刻感悟英雄模范和时代楷模身上的崇高风范,学习他们面对公私、义利、是非、正邪、苦乐时的坚定选择,在见贤思齐中提升境界、涵养情操。

在社会实践和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道德修为。共产党人纯正道德品质,不仅需要“知”的坚定与“信”的执着,还要到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去磨炼,在大风大浪中经得起挫折、顶得住压力、扛得了重担、打得赢硬仗,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作为诠释对党的忠诚,对人民的赤诚大爱、对自我的严格要求。同时,大力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,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,让党员干部在温高火旺的熔炉中接受锤炼,不断改造主观世界、加强品格陶冶、提升道德修为,真正百炼成钢。

五、保持清正廉洁

党性是党员、干部立身、立业、立言、立德的基石,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。做到清正,便能正气充盈、胸怀坦荡;坚守廉洁,方能百毒不侵、行稳致远。增强党性,必须把保持清正廉洁摆在突出位置,让党员、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始终做到思想防线不破、政治底线不失、法纪红线不踩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
知敬畏。“敬”会让人有所为,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;“畏”又会让人有所不为,警告自己不该做什么。古人讲: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。”没有敬畏之心,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从顶风违纪违规吃喝,到心存侥幸将“四风”隐形变异,其中有一个共性特征——缺少敬畏之心。只有知敬畏,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,保持清醒头脑,不越雷池一步。党员、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,就必须常怀敬畏之心,切实敬畏人民、敬畏组织、敬畏法纪,做到公正用权、依法用权、为民用权、廉洁用权,确保手中权力不用偏,自身行为不越界,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、永不沾的政治本色。

存戒惧。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”。保持清正廉洁,“他律”的重要性自不待言,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“自律”。心存戒惧、加强自律正是党员干部抵御诱惑、坚守底线的“内功”,体现着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。党员、干部必须始终心存戒惧,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,养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习惯,在政治上、工作上、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,经常对照检查,善于自我剖析,敢于自我批评,勇于改正缺点和不足。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,必须始终坚守本色、恪守本分,勤掸“思想尘”、多思“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贼”,坚持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,确保一心为公、一身正气、一尘不染。

守底线。党员、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。只要能守住做人、处事、用权、交友的底线,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,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,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,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以俭修身、厉行节约,净化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。时刻警惕“围猎”风险,严守“底线”、警觉“红线”、不碰“高压线”,始终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,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、管得住行为、守得住清白。

(作者:中山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、教授,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)


本院概况
领导简介
机构设置
工作职能
检察新媒体
官方微博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信公众号